關于自考,我一直都想寫點東西,給正在參加自學考試的同學一些自考學習方法的建議。于是百度搜了一下,發現這個網站還比較合適。就進來寫點東西了。因為常聽說很多自考同學對自考感到苦惱,感覺自考很難通過,也有一些考生考了幾年放棄了,最后能夠拿到畢業證的是少之又少。如果我以自身的經歷告訴你“每次報考5-7科,考前半個月到一個月才開始學習,而且是在工作之余學習,基本上是3-5天完成一個全新科目的學習,通過了會計(專科)、工商管理企業(本科)和金融(本科)的所有課程考試,基本都是一次性通過”,你還會覺得自考難嗎?事實上自考就是這么簡單,關鍵在于掌握高效的應考策略和學習方法,通過自考是非常輕松的。所以那些屢次考試不過或覺得通過考試很吃力的考生,他們只缺少一樣東西-高效的學習方法,而不是自考本身很難。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正確的方法,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學習亦如此,一個好的學習方法所帶來的學習效率超乎你的想象。當然,要想找到好的備考策略和學習方法,首先需要領悟考試的出題規律,任何考試都是有出題規律的,自考也一樣,只要掌握了這個規律,學習起來就具有針對性,有的放矢,極大的提高學習效率,節省大量備考時間。我所說的方法就是直接通過做題來學習和備考,也只是做題,是完全可以脫離教材來學習的,但絕對不是題海戰術,10張試卷足以應付考試,這是在一個星期之內就可以做到的。只要你掌握了考試的范圍,這個范圍指的是60-80%的考試出題范圍,不是指考綱,那么教材上至少60-70%對考試來說是沒用的是不需要看的,可想省去這70%的無用功,你要節約多少時間。學習知識要講究實用性,這個實用性指的是考試中會考的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會用到的知識點。當然這種學習方法需要考生具備較強的總結分析能力,特別是對于財務會計類、數學類的科目,需要你具備很強的歸納演繹能力,才能在毫不學習教材知識的前提下,直接通過做題就能提煉出考試會考的知識點,即使有可能你第一次拿到試卷一個題也不會做,那也沒有任何關系,你需要做的就是根據不同的題型各個擊破。不過對于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偏差的考生來說,即使你是通過教材學習基礎知識,掌握這些學習策略對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考試通過率同樣非常關鍵。
第一,抓住自己的得分點。考試題型主要分為選擇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計算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要合理分配自己的得分點,有重點的去掌握學習,該舍棄的舍棄,當然如果你的要求是考滿分,那就得全掌握。可自考是合格性考試,60分及格通過,每個大題得多少分,最后累計至少60分就可以。所以科學合理的得分點分配是考試通過的關鍵,對自己來說最容易得分的題要得高分,能夠做的題要少丟分,不會做的題得低分或不得分。有舍有得,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比如一個科目選擇題40分,得34分;計算題30分,得28分;簡答題20分和論述題10分,即使不用背任何概念,考試時根據自己的理解組織語言作答至少得10分(如果具有相關基礎知識,得分是超過10分的);最后總分72分。這樣算下來只需要掌握選擇題和計算題就可以了,其他題就不用管,也可以通過考試。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什么題自己最擅長,什么題自己比較難做,根據自己的優劣勢和時間精力情況去準備考試,抓住自己的得分點,科學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重點,有些題你不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學,也能很容易的通過考試。
第二,選擇題。任何科目都有選擇題,這是最簡單最容易得分也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大部分科目是30-40分的選擇題。只需要利用好10張模擬試卷或真題的選擇題就可以輕松獲得34-38分。首先客觀事實是10張模擬試卷(或往年真題)的選擇題基本已經覆蓋了所有選擇題的考點,當然考試出的選擇題肯定不是跟你做的一模一樣的,不過有幾個也確實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你做模擬選擇題時要總結思考,提煉出它所出自的知識點,選擇題基本都是概念性的,只需記住這個概念就可以,對于容易以同類性質出題的知識點,要舉一反三,比如遇到宏觀調控的財政政策有哪些的題時,你應該想到宏觀調控的貨幣政策有哪些。對于有些科目選擇題中出現的少數計算題,都是很簡單的,要推導出結果的計算方法,以后遇到此類題,直接計算就可以。所以對于選擇題第一遍自己做,然后對答案總結分析,考前一個星期看3-5遍,重點是自己做錯的題。到考試中你會感覺80%以上的題自己都做過,這就是知識的融匯貫通性。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記憶力安排考前復習幾遍選擇題,但第一遍自己做,不管你會不會,復習時重點要放在自己做錯的題。
第三,計算題。對于財務會計類的科目,計算題的分值比較高,相當于選擇題的分值,數學類的就更不用說了,基本都是需要計算的。但無論什么科目計算題的題型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計算方法和計算原理都是不變的,甚至在試卷上的考點布局都是基本固定的,第一題考什么類型、第二題考什么類型。所以通過做計算題要推導出它所運用的公式以及計算方法和原理,第一遍做由于你沒有學教材,肯定基本都不會做,那就根據答案解析歸納提煉出他所涵蓋的知識點,也就是公式或者是計算原理、解題思路,從第二張試卷開始你就運用自己從第一張總結的方法和解題思路去做,如果不會再根據答案解析分析總結,就這樣,第三張、四張、五張下去你就掌握了這些題型的解題方法,考試也就考這樣的題型,不會變的,因為就這些知識點。對于會計分錄題,有很多賬戶名稱、轉賬原理、什么業務如何記賬等,要總結記住,考試時直接運用就可以。這個部分對于數學不好、邏輯思維能力差的同學來說,相對于利用教材學習,是有難度的,但非常高效快捷。所以綜合計算題要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也可以結合教材學習,看做幾遍模擬題或真題,但至少做兩遍。
第四,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通過真題我們可以發現這類題的答案是很精練的,名詞解釋一般就一兩句話,簡答和論述題邏輯清晰、條理分明,非常簡潔明了,沒有絲毫羅嗦。所以對于名詞解釋題,那些概念繁瑣的,要用一大串文字才能敘述清楚的,考試一般不會考,考試主要考的是用比較簡潔的語言就能解釋清楚的概念。對于簡答題和論述題,比較難區分羅列出一個一個的要點進行解答,往往是以一段沒有以順序標明各個要點的籠統性文字,或者是用繁瑣的大段文字敘述的,考試中一般不會考,考試主要考的是能夠條理分明、以邏輯順序羅列出各個要點進行闡述的知識點。所以在做模擬題時,只要記住那些答案簡潔、條理分明,闡述中進行了邏輯標號或者是能夠進行邏輯標號的題,基本上就能覆蓋60-80%的考點,考試時甚至很大一部分是原題,即使略有不同,只要你會變通,靈活的運用知識,也是可以解答的。在做題時最重要的是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單純地靠記和背是下下策,即使對你做過的題背的再好,不會融匯貫通的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點的話,按這種方式備考是有很大風險的,畢竟考題不全是與你背的一模一樣,但用來解題的知識點是一樣的,就看你怎么分析運用了。最好是在平時的學習中能夠根據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組織語言進行闡述,有機會要擴展自己的相關知識面,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看一些與你所學專業或所考科目有關的雜志、書籍,積累相關的知識和提高專業思維能力,這是培養一種興趣,不會像單純的學習理論知識那樣枯燥,你會在不知不覺中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當考試中即使遇到你沒有學過的知識點,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分析組織語言進行解答,也許與標準答案就差不了多少,同樣可以得到大部分的分值,即使與標準答案差很遠,也會得點分。
第五,案例分析題。案例分析題所考的知識點是比較難預測的,也基本不會重復出現往年的考點。需要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從材料中提煉出所隱含的知識點,或者根據問題結合所掌握的知識提出解決方案,其實這些知識點也都是從簡答和論述題的考點中延伸出來的,所以在備考簡答和論述題的過程中可能就已經涵蓋了案例分析題的考點。在做模擬題的過程中要掌握分析方法,先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對材料進行分析,提煉出材料中所體現的相關學科知識,然后再與答案進行比較,掌握解題過程中是如何將理論知識與材料結合的,答案中典型的知識要點要記住。如果沒有把握,考試中把你根據材料能想到的相關知識點,不管對與不對,都寫上。另外,案例分析題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理解作答,只要你說的合理;實在答不上來,就把材料中與問題相關的語句抄上,最愚蠢的做法是空著不寫。其實只要你對其他題做了充分的準備,案例分析題不需要特別的準備也能答上來,至少會沾邊,得一部分分數,縱使不會作答也不會對你考試通過構成什么影響。
在做題的過程中,有些科目可以利用同步輔導書學習備考,學習方法和效果與試卷是一樣的,如果要考高分或備考時間充足,可以同時結合輔導書和試卷學習。試卷或者輔導書品牌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用的是一考通的,在實在買不到一考通的試卷情況下,就買燕園的,但命中率最高的是一考通,一般他的試卷基本能命中60%以上的考題,燕園的內容比較繁瑣,沒有一考通精練。另外一考通的答案解析完善清晰,在試卷的編排、結構設計方面都做得比較細致。其他什么機構的試卷就不行了。不過一考通據說后來被人收購了,11、12年都沒有編試卷了,改成那種一本書的一考通題庫,編的很爛,不值得用。現在應該又有他的試卷了,所以大家最好買試卷。對于試卷中的真題必須每個題都要掌握,因為基本上每次考試都會出現往年的真題。
方法決定成敗,效率鑄就非凡!對于每個人來說,只要你具有正確和科學的方法,加上你的堅持,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完成的。相信自己,拿下自考,其實就這么簡單。
(聲明:以上均是我個人的學習方法和見解,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每位同學,請讀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自己的學習,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